原型-立面出版

沙龙回顾 | 为什么阅读路斯?

2019年5月12日晚6:00,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主办,TEXTENT学社承办的名为“为什么阅读路斯?”的学术沙龙在7号楼八层平台如期举行,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精彩的学术沙龙吧!
notion image
图片
【沙龙策划】刘文豹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  李琳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  韩涛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  苏杭 / Derzug 独立建筑学杂志
【出席嘉宾】
· 周宇舫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 傅祎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书记,教授
· 范路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言入空谷:路斯 1897-1900 年论文集》译者
· 熊庠楠 / 南方科技大学,青年会士,
《装饰与罪恶:尽管如此 1900-1930》译者
· 青锋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 何可人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 何崴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授
· 韩文强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 刘磊 / 中法营造学社中国分会会长,
行者工坊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 赵冠男 /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 禹航 / ATPr 主持建筑师,早期现代建筑历史研究者
· 张大为、王旎 / 左通右达建筑事务所
· 李世奇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 朱宁宁 /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师
notion image
图片
沙龙现场
演讲环节
notion image
图片
周宇舫
主持人发言
在开场致辞中,周宇舫教授首先代表建筑学院对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
他谈到,20 世纪初, 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 · 路斯 (Adolf loos) 与当时欧洲弥漫的主流文化针锋相对,致力于现代建筑的探索。路斯认为分离派建筑师的装饰艺术只是表面功夫, 大胆指出“装饰即罪恶” 的理念。路斯对机械化大生产嗤之以鼻,并认为传统手工制品保留了一份田园牧歌式的情怀。当年轻一代为现代抽象艺术高唱凯歌时, 路斯却又徘徊在古典主义之下。路斯就是这样一位复杂而矛盾的特立独行者。尽管如此, 整个 20 世纪阿道夫 · 路斯都被现代主义者乃至后现代主义者视为自己思想的源泉。
在路斯的生涯中也折射着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遗憾的是, 多年以来人们只是将阿道夫 · 路斯的观点作为反对传统的利器,从未全面了解路斯的话语, 比如 “装饰即罪恶”,也未能被放在时代背景下仔细审视,人们只是阅读只言片语, 然后断章取义。
此次沙龙活动邀请到了路斯文集《言入空谷》与《尽管如此》的中译本的两位作者,与学者嘉宾们共同深入讨论路斯, 理清疑惑:为什么今天我们阅读路斯?
notion image
图片
主持人发言
notion image
图片
刘文豹
阿道夫 • 路斯与他的时代
刘文豹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阿道夫 · 路斯的生平经历。阿道夫 · 路斯作为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者,曾提出了 “装饰就是罪恶” 的口号,并强调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
阿道夫 · 路斯年轻时曾从事石匠、铺地板工以及洗碗等基础职业,这些生活体验对他后来的作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897 年,路斯开始进行独立建筑实践,首个项目是为维也纳裁缝恩斯特. 埃宾斯坦的店铺进行室内设计。在 1903 年路斯创办杂志《另类》,其建筑观点有了显著的体现。同时,其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当中向古典主义回归的倾向越发突显。阿道夫. 路斯一生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装饰与罪恶》最为著名,同时他也创办了建筑学校,这也使得他的理念传播更广。
notion image
图片
范路
路者如斯
范路老师首先提出,了解路斯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佩夫斯那对他的评价;二是他对当代的影响。而后就路斯对装饰的矛盾态度以及其设计原则展开了讨论。
关于装饰问题,范路提出了我们是否误读路斯的疑问。路斯认为:“文化的进化即等同于在日常生活物品中去除装饰。” 可见他反对的不是所有物品的装饰,关于艺术性与日常性的定义也值得思考。他还表示:“只有时间的长河才能洗去不能再生的装饰。” 路斯反对的实际上是主观臆造的、掩饰材料真实性的装饰。同时路斯赞成反映社会、真实材料、深层结构以及永恒几何性的装饰。路斯并非反对装饰,只是认为建筑形体与装饰的表现方式不应该对立而应互相促进。
之后范路讲到路斯对装饰的三个策略。一是内外分裂:反总体艺术,艺术不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控制生活。二是饰面原则,不同于现在通常认为抽象的空间形式结构是建筑的本质,他认为建筑表皮的空间氛围与情感表达才是本质。三则是对空间的体积规划。路斯的设计从个人私密的情感出发,纹身作为第一层饰面,其次是服装,然后是建筑。以莫勒住宅为例,住宅面向街道的立面与朝向花园的立面形成内外关系的对比,由主入口进入建筑多次转向以及光线压暗的过程形成内外空间的转换。同时地面没有唯一标高,因为他认为空间是包裹人的,人的生活和情感不同,空间的体积也必然不同。路斯的厉害之处不是他选择了一个好的出发点,而在于他能从这个出发点建构一个建筑原则系统。
就《言入空谷》一书,范路向我们展示了路斯的批判精神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此书因表达了对当时的分离派、制造联盟多个建筑组织的批判而一度难以出版。书中路斯讨论了广泛的话题——从家具到建筑材料,从印刷到水管,从豪华车到时装,甚至还仔细分析了当时内衣的风格。通过讨论当时的风俗习惯,他揭露了日亦城市化和技术化社会中的文化的本质。
范路认为,路斯在现代建筑里始终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路斯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一种对大时代的幻灭感。而这种对大时代衰败的虚无感,也在他的设计中得以体现。
最后范老师回到了路斯对我们的影响上。路斯的设计理念不仅仅对柯布等现代建筑大师产生了影响,也以引发了当代对建筑本质及空间感受的反思。如罗西所言 “当马赛公寓毁灭的时候,路斯的理念在建筑史上只会越来越重要。”
notion image
图片
熊庠楠
为什么读 Loos
关于为什么读路斯,熊庠楠首先强调,路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柯布西耶、密斯和罗西都从中吸取到各自的养分,我们今天读罗斯或许能对我们的困扰有所启发。路斯向年轻的柯布西耶解释了为什么新艺术运动只能是一种风尚,而不可能是一种持久的风格。柯布西耶将路斯评价为清扫了建筑的前路,影响了建筑的命运。很长一段时间其实路斯被排斥在现代主义运动的主流圈子之外,一直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罗西重新发现了他。他从路斯的文章里看到了场所的重要性,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时间的凝聚感。熊庠楠还指明自从 1967 年,罗西把对路斯的兴趣重新带回建筑理论建筑批评圈子里,路斯被一再重提。现在建筑批评文章里路斯的思想和理论时常成为知识背景,读路斯成为通读批评文章的前提。
其次,熊庠楠还提出路斯和当时盛行的学院派、折衷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主流的现代主义不同,路斯的格格不入,给了我们一个重新看待现代主义运动的窗口,去看到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熊庠楠认为早期的建筑史喜欢把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写成一种一呼百应的、英雄式的、势如破竹的历史洪潮会导致丰富的细节遗失,历史的厚度也随之遗失,进而对现代主义运动产生误解。到了八九十年代做西方建筑史的人开始有意识地纠偏固有印象。熊庠楠列举出诸多事例让我们从汉斯迈耶等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功能主义者的身上,同样能看到对美学、对意识形态、理想化的追求。而路斯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熊庠楠认为他的另类的道路可以视作一股暗流,兀自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熊庠楠还强调路斯的写作针对世纪之交维也纳,虽然远离我们的时代和文化,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日常哲学,在今天依然非常应景。比如 “我生在 1908 年,我的邻居生活在 18 世纪,而卡尔斯山麓那边的农夫可能还生活在十二世纪”,再比如 “一个东西的风格样式寿命应该和它的材料寿命相当”。
当然再最后熊庠楠也提醒大家,路斯同样不可避免地有局限性。他主要讨论手工艺者和设计者、艺术家之间的矛盾,不太讨论大工业生产。再比如他基于时代背景对于纹身者的偏见。然而即便如此,他去世将近九十年,建筑界今天依然谈论、关注路斯,这说明从他的作品到他的理论都有某些跨越时间跨越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知道,值得我们了解。
notion image
图片
大家在认真听演讲
自由讨论环节
青峰:
研究一个建筑师,阅读他写的东西一定是最直接的。今天我们都知道 “装饰就是罪恶” 是几个重要的误解之一。路斯的分裂性对我来说是最新的发现,外观那么朴素,内容却那么丰富,空间内外的分裂其实是来自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的分裂。建筑是一个面具,掩饰了内心的丰富性,为什么要掩盖?因为你没有办法再对资本主义城市刺激作出反映。路斯这个一百年前的人,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现在也在讨论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为什么要阅读路斯。
notion image
图片
嘉宾发言
何可人:
2011-12 年我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访学一年,充分体验到维也纳这个城市的艺术氛围,更多地了解了在 20 世纪初维也纳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中心的大环境。也许我们了解路斯,更多地是把他放在当时那个的语境下来考虑比较合适。首先是路斯的那篇檄文针对性很强,就是直指瓦格纳学派承袭下的霍夫曼等人;其次是一些相关信息,例如我们说他的几个著名私宅包括 Goldmann 服装店,这些建筑的业主大都是当时的犹太知识分子。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他设计的 Goldmann 服装店,非常震惊:一是震惊它的地理位置如此中心,直接对着皇宫,而这栋建筑建成的时候,约瑟夫皇帝还在位,他每天从宫殿阳台就可以看到这个很突兀的外立面,非常不满意;二是震惊它室内的装饰豪华,与路斯当时激进的宣言反差如此大。这些大的语境是需要考虑路斯言论和作品的重要因素。
何崴:
我去年在马德里看了一个路斯的展览,内容是他的室内和家具设计。展览的内容让我很吃惊,因为有很多 “装饰”。这让我开始质疑“装饰就是罪恶” 这句话是不是出了问题。是路斯言行不一,还是我们对此句话的理解不正确。
范路:
我们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和从学术讨论角度来看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说一百年前,就看当代建筑师,对媒体说的话和他在学术圈说的话其实也不一样,这便会有 “误读”。
熊庠楠:
路斯的文章里三层观点:第一层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装饰一定是越来越少的;第二层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精神强度已经够了,不需要用装饰来彰显;第三层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再做装饰是对国家财力、人力的浪费。他不是反对所有装饰,而是反对产生新的装饰。说他完全不用装饰是不对的,因为传统装饰对他来说已经是 “语法” 里的了。
notion image
图片
嘉宾们现场讨论
青峰:
我刚才说一定要去阅读建筑师,有时候你光看他的建筑没有办法感受到那些微妙的想法。历史上这些建筑师都不是那么简单,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分裂的矛盾的,每个人都综合了很多东西。
韩文强:
为什么阅读路斯?或者说路斯对今天的设计实践有什么启示?结合今天建筑学的种种危机,包括消费对本体建筑学的侵蚀,快速繁殖的图像和数据,建筑师决策力势微等等,路斯是有启示性的。他提出的 “空间规划” 包含很强的身体性,发掘身体在空间中的潜力,产生出一种路径建筑。他的内外分离的做法也恰好应对当今片段化的设计需求,不必追求整体,用局部的设计解决问题。另外,关注情感与日常使用也是当今室内设计摆脱装饰媚俗做法的一记良药。
熊庠楠:
书中写的很清楚,他认为建筑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艺术,即纪念碑和坟墓,其他的都属于功能性的。功能性的建筑就不是艺术,设计上只考虑功能。柯布其实也同意路斯的观点,只是更细化了——能够表达情感的建筑才是建筑。
禹航:
说到路斯的装饰就是罪恶,这种所谓的丰富的装饰,看起来是形而下的,没有形而上的。这个命题也是建筑核心命题的一个重要部分。考虑路斯,我们也应思考未来应该以什么面貌参与到世界当代建筑的一个方向之中。
notion image
图片
嘉宾发言
张大为:
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点,我们如何继承老的或者现代主义初期的养分来发展新的东西。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装饰和罪恶,还应该再加上一点道德。
王旎:
对于我们实践建筑师来说,建筑对我们来说就是趣味、求真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路斯对我们的启发是要真实、真诚的面对我们所有的设计决定。
何可人:
听了大家谈论的路斯的言论,我有个深刻的感觉是,路斯对装饰的批判主要是针对折衷主义。他对古典主义的态度是尊重的,从他晚期设计的芝加哥论坛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古典主义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个完美的系统,因此古典主义建筑的所谓 “装饰” 都是系统的一部分。路斯认为像霍夫曼等提倡的那种设计全面的一个系统是没有必要的。
刘文豹:
我觉得如果把路斯视为一位现代建筑理论家可能有些牵强。他是一位很好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他的理论——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批判性观点。他更适合作为一名文化批评者。路斯的批判也确实要放在 “当时” 的语境下来解读,他反对的是那些平面上的、图案性的东西。当时他的观念在德语区传播得其实并不广,而是经由年轻一辈的巴黎建筑师大力宣扬的结果。为什么人们会产生那么多的误解…… 我想应该与当时的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notion image
图片
沙龙现场
禹航:
路斯的实践尽管在室内奢华,但他所表达的还是 “物质” 本身。对比于我们初次在黑白印刷的书籍上看到的当时的其他成果,或者更早的象征美德、天堂的古典形式,路斯仅仅强调物质本身的这个姿态,就并非同辈人所处的 “形而上” 阶段——这是具有先锋性的。他的成果很大程度的解释了 “建筑是什么” 或者 “未来建筑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通过 “体积规划” 强调建筑空间是他另外的主张,这是现代运动中核心概念的一个重要节点。
赵冠男:
“装饰就是罪恶”是我们认识路斯的起因,也是误读的原点。结合其历史语境,似乎 “装饰与罪恶” 以外的内容才是路斯针对建筑与当今的讨论。路斯以 “装饰” 为切口思考 “艺术与实用性”、“建筑与艺术” 以及 “建筑与房屋” 等概念间关系,透过这些,我们重新思考建筑本体问题。
刘磊:
从语源学角度分析:装饰的英文无论是 “Decoration”还是 “Ornament”, 都有一个 “or”。而“or” 的词根在拉丁文中是金子的意思。装饰的行为也许是最初宗教或政治上需要对事物 “封圣”,以宣誓宗教或政治上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他推测装饰最早是为了某种社会体制的强化而发明的。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封建君权体制逐渐瓦解, 装饰失去了其政治上的存在条件,转而成为平民社会的消费品,也导致了装饰的滥用,如折衷主义对装饰的任意引用。路斯喊出的 “装饰与罪恶” 其实针对了当时流行在奥地利和德国以瓦格纳为代表的维也纳分离派在建筑实践中的装饰趋向。事实上以后来法德为主流的现代主义摒弃任何装饰正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初衷是以民主为道德标榜的,它们体现了一种追求物料本质、拒绝表面装饰的朴素、克制的清教徒般的追求。
周宇舫:
不管我们什么时候去解读前辈的经典都是有作用的,我也希望这种讨论能继续下去。同时也希望将来能有各个领域的学者参与进来,使这个沙龙更加整体。
notion image
图片
沙龙现场
文字 / 张思瑶  李颜羽  沈忱 陈秋岑  武逸飞
照片 / 沈忱
排版 / 何倩琳
校对 / 崔斌嵌
TEXTENT 学社
notion image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本文由简悦 SimpRead 转码

Copyright © 2024 原型-立面出版

logo